QX∕T 536—2020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测试方法(气象)
ID: |
7FFA41E409AA48108E924BF75767A355 |
文件大小(MB): |
0.5 |
页数: |
12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8-26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 060,A 47,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536—2020,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测试方法,Test method for foreword scattering visibility meter,2020-01-21 发布2020-05-01 施,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 536-2020,目 次,刖言 .II,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 1,3 测试项目 1,4 测リ试条件 2,5 仪器设备 2,6 测リ试步骤 3,7 数据处理 4,8 测リ试报告 5,参考文献. 6,I,QX/T 536-2020,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7)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敏、张世国、方海涛、褚进华、汪玮、王毛翠、吕刚、葛雪萍,n,QX/T 536-2020,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测试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测试项目、测试条件、仪器设备、测试步骤、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实验室测试,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气象光学视程 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 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时所通过的路径长度,[GB/T 37467—2019,定义 3. 1. 7. 3],注1:单位为米(m),注2:在本标准中又叫能见度,2.2,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 forward scatter visibility meter,应用测量大气中气溶胶和微粒对人射光的前向散射能量原理制成的测量能见度的仪器,[GB/T 37467—2019,定义 3.1.7.11],2.3,透射仪 transmissometer,透射式能见度仪,通过测量光束在穿过已知长度的路径后透过或衰减的程度来测定气象能见度的仪器,[GB/T 37467—2019,定义 3.1.7.13],3测试项目,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测试项目见表1,表!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测试项目,序号测试项目技术要求,1 测量范围10 m.30000 m,2 响应时间/,3 示值误差,士50 m(能见度<500 m),士10%(500 m<能见度<1500 m),士20% (能见度>1500 m),4 分辨カ1 m,1,QX/T 536-2020,4测试条件,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要求如下:,——温度:(20±5) °C;,——湿度:不大于85%RH,5仪器设备,5. 1测量标准器,测试标准器采用透射仪或准确度相当的其他设备,测量性能要求如下:,——测量范围:1O m.35000 m;,——最大允许误差:±5% (能见度不大于1500 m),±7%(能见度大于1500 m),5.2试验舱,试验舱可模拟能见度高低变化过程,一般由相对密闭的舱体构成。能见度模拟介质可以是便于清,洁、无毒无害的气体或悬浮颗粒物,并对被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不造成污染或损坏。试验舱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要求,表2试验舱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指标,能见度模拟范围10 m.35000 m,能见度均匀性,30 m(能见度<500 m),5% (能见度>500 m),能见度波动度,±50 m/10 min(能见度<500 m),士10%/10 min(能见度>500 m),注L能见度均匀性指试验舱有效工作区内各点能见度值与测量标准器示值之间在任一瞬间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大值,注2:能见度波动度指试验舱有效工作区内各点能见度值与测量标准器示值之间在10 min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正负二分之一,5. 3散射板,可在两个表面均产生强烈光散射现象的玻璃材质光学器件,A光源雾度值(96±1)%,5.4 遮光板,可使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接收单元无法接收到由发射单元产生的光散射信号和环境背景光信号的,辅助配件,其光学透过率为0,5.5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值,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要求,2,QX/T 536-2020,表3温湿度传感器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温度,测量范围:一50℃.+ 50℃,最大允差:土 0.2℃,湿度,测量范围:0%RH.100%RH,最大允差:±4%RH(W80%RH),士8%RH(>80%RH),5.6 电子秒表,用于记录时间间隔和数据采集时间,技术指标应满足表4要求,表4电子秒表的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间隔最大允许误差,10 S ±0.05 s,10 min ±0.07 s,1 h ±0. 10 s,1 d ±0. 5 s(即日差),6测试步骤,6. 1测试准备,将被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固定安装在试验舱有效工作区域内,并使其正常运行。测试过程中不,受其他光辐射和电磁干扰影响,6.2 信息记录,主要记录内容如下:,——整体结构是否完整,外壳有无扭曲或变形,镜头是否有污染或者破损等;,——制造厂家(或商标)、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6.3 测量范围测试,6.3. 1测量下限测试:使试验舱内能见度持续保持在10 m(以测试标准器示值为准)以下。当被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输出示值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最小示值,作为其测量下限值,6.3.2 测量上限测试:使试验舱内能见度达到被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标称测量上限(以测试标准器,示值为准)以上。当被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输出示值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最大示值,作为其测量上,限值,6.3.……
……